Page 12 - merged
P. 12

‧專題報導‧

理所當然的,除了愛迪生市外,木橋(Woodbridge)                我會督促我的子女好好唸書,勸他們選擇醫生、工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師或律師等專業。」坎納說:「這是實際求生存的問
有15,827人,南布朗士維克(South        Brunswick)     題。在印度,人們的機會非常有限,如果沒有一技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長,就很難出頭。」坎納在美國唸完碩士學位後,到
11,040人,彼斯卡特維(Piscataway)10,662人。目          度邦公司(DuPont)工作了十年,然後他決定自己創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業,如今在紐約擁有一家服裝加工企業。
前全新州只有四十一個市鎮尚無印度裔居民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處於“行行都可出狀元”的美國環境,如魚得水
     澤西市的印度廣場(Inida Square, Jersey City )有  與跟當初所學絲毫無關的行業,坎納先生比任何人
〈小印度〉之稱;在Tonnelle 街和JFK大道之間,以紐              都更能深切體會成功之路不止一條的道理,因此他給
瓦克街(Newark Ave)為中心的街區裡,充滿了印度                美國出生之子孫的建議是:「儘管去追求自己的理
人開的雜貨店、電器行、服裝店、飯店等;2000年美                   想。」而他的家庭成員,也確實各自都在作從心所欲
國人口普查顯示,這兩、三條街的公寓中,一共擠進                     的追求;除了妻子兒子是醫生外,女兒是作家兼攝影
了大約13,000個印度裔居民,是西半球印度裔人口最                  家,德裔女婿是普林斯頓大學歷史教授,外孫女是小
稠密的社區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名氣的芭蕾舞星,外孫是州際空手道健將。

重視教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「如果你想有成就,先要站穩自己腳步,不要太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依賴別人。」叟努時時將父親的教訓謹記在心:「
     傳統上,印度裔和華裔都重視教育,都認為“學                  我的父親以前很傳統,很嚴厲,但是現在顯然慢慢的
業有成等於人生成功了一半”。不同於早期務農和體                     開通了。」在美國住了這些年,見證了美國多元、多
力勞工的印裔移民,1950年以後來美的印度裔,多                    機會的社會,叟努的父母在許多方面已經不再堅持
數有良好的教育水準而從事如醫學、會計、工程等專                     ──小至兒子嗜食牛肉,大至他暫時放下再需兩、三
業。跟來美留學的華裔一樣,以學生簽證入境的印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就能到手的博士學位,「我父母對很多事都不抱怨
裔,在學成後大部份選擇留下,成為各行各業的佼佼                     了。」他說:「我想他們也不會堅持我一定要娶印度
者。事實上,根據最近一項報告,美國境內印度裔管                     女孩當老婆;雖然這件事八字還缺兩撇,我連女朋友
理階層的總人數,已經高過其他亞裔族群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影子都沒有。」

     一般來說,亞裔的平均教育水準遠超過美國其他                       坎納先生對美國的教育體系是褒多於貶:「美國
族裔,而印度裔更是其中的翹楚。2012年6月皮優                    學校注重四肢和頭腦均衡發展,課室內的教學跟室外
研究中心(Pew Research Center)所發表的研究報告           運動幾乎同等重要,這在印度是很難想像的。印度教
顯示,80%的美籍印度裔具大學以上的學歷(其中                     育的重點是,只有課堂才能傳道授業解惑。」
40%是碩士、博士或其他專業),高於美籍台裔平均
的74.1%(39.1%為碩士以上)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印度學校的記憶尚未消褪,又才踏出美國學校大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門不久的叟努,則對東、西兩地教育的不同很有話
     春夏秋冬寒假暑假,對南達家的小孩來說無甚差                  說:「在印度,成績不好沒話說就是不夠努力,唯
別。「我父母極為重視我們的學業。記得我以前每天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可走的路是再拼命再加把力,想拿“我不擅長數
頂多只能休息一小時,其他時間都得埋頭唸書;數學                     學”來作擋箭牌是沒用的;“書呆子”往往是班上最
和英文兩科在父母眼中尤其重要。」叟努說。到達美                     受歡迎的人物,沒有人會因為你比別人聰明或功課好
國十五年後的今天,他在近三十歲的人生成績單上,                     而嘲笑你騷擾你,反而會特別表示“尊敬”,碰到什
已經有了值得驕傲的表現;他獲得了紐約聖約翰大學                     麼問題都要來請教你。此外,老師在印度是極端受人
(St. John University)學士證書後,又陸續唸出了           尊敬的行業,從來沒聽過有人質疑學校課程或老師的
碩士和博士肄業的學歷;目前,他在新布朗士維克(                     教法有什麼不妥,尤其有關科學方面的課程;我的祖
New Brunswick)一家藥廠實驗室任職。                    父母甚至曾經告訴我:不管我們傳統中相信什麼,學

     生存環境對人的心態和觀念往往有長遠、深重的
影響。「如果我沒有來美國而仍然生活在印度的話,

10 Sino Monthly August 2015
   7   8   9   10   11   12   13   14   15   16   17